课题: 《坐井观天》 | 课时 | 第( 1 )课时 | ||
课标分析: 第一学段(1-2年级) 1.识字与写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本节课:学生能利用已学的识字方法,独立有效识字,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对比掌握“哪”的读音,从“渴、喝”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能按照笔顺规则,把握间架结构,正确美观书写“渴、喝”。 2.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寓言,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本节课: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插图、标点符号、动作等,读好感叹句和问句,能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寓意。 3.口语交际: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本节课:学生能借助读到的故事和学到的道理,交流讨论生活所闻所见,敢于表达,让文字内容生活化。 | ||||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 单元主题——“思维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二、本课: 《坐井观天》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需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的读音,正确区分和写好“渴、喝”两个字形接近的生字。全文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及说法分歧架起整篇课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分角色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并能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三、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借助标点符号“?!。”能有感情朗读对话,读出不相信、肯定、劝解等语气。同时,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 2.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抓住三轮对话,在朗读中体会寓意。) | ||||
学情分析: 《坐井观天》故事有趣、寓意深刻。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吸引力很强,但不容易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寓意)。 1.从识字方面来说,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的拼音掌握熟练,识字有一定基础。认读生字对于学生而言,相对比较简单。在语境中利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进行生字认读,更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需求。 2.从朗读方面来说,二年级学生有一定识字量基础,但因学生的差异性,还需加强阅读练习才能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已经接触到了分角色朗读,标点符号大致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加强借助不同标点符号,读中感悟和积累,具备读出人物语气的能力,并体会寓意,是本节课学生朗读的重点及难点。 3.从理解寓意来说,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寓言故事,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朗读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指导。 | ||||
学习目标: 1.通过字形字义、加一加、换一换等,能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能正确区分并规范写好“渴、喝”两个字形接近的生字。(教学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标点符号、动作来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重点读出感叹句和问句的语气,说出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3.能说出小鸟和青蛙说法不一致的原因,能理解故事寓意。(教学难点) | 评价任务: 1.观察生字,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认识“沿、答、渴、喝”等9个生字;借助顺口溜区分并写好“渴、喝”两个字形接近的生字;根据“哪”在句子中位置,正确朗读多音字“哪”,开火车随机认读词语与句子。 2.分角色朗读,借助图片、标点符号、动作来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读出感叹句(强烈感情)和问句(疑问,语调上扬)的语气,说出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 3.讨论交流“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嵌入评价) | ||
一、趣味导入。 |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它们分别是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出示图片),想不想知道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呢?快伸出你的右手食指书空,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思考:“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那么这篇课文藏着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赶快带着你善于思考的小脑袋,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走进12课《坐井观天》! | 鼓励性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二、初读课文。 | (一)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圈画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 2.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二)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认读 (1)学生分享识字方法。(同桌互相分享+班级内分享) (2)找出多音字“哪”,用不同的读音组词或说句子。 总结:“哪”的读音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3)同桌互查 (4)学写“渴、喝”。 渴:口渴想要水,偏旁(三点水),组词(口渴) 喝:喝水要用嘴,偏旁(口字旁),组词(喝水) 共同之处:左窄右宽,右下里面部分先写“人”字,“人”的末笔捺改点,再写竖折。 喝:左边“口”要写得小、偏上
2.学生分享,找出青蛙说的话、小鸟说的话。 就让我们走进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去一探究竟吧! |
1.生字认读评价。 能分享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读词语及句子。★
2.生字书写评价。 书写正确★左窄右宽,书写美观★
| ||
三、朗读对话 |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朗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展示配图,学生能在黑板上正确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能说出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井里、天上) 借助图片,理解“井沿”一词,拓展“桌沿”“碗沿”。 2.学生自由朗读2-7自然段,同桌互相认领角色,进入情境。 3.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学习2-3自然段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儿喝。” ①“哪儿”是儿化音,读好儿化音;读好问句,读出青蛙疑惑的语气。 ②“一百多里”,重读词语,读出小鸟很累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1-2组同桌课堂展示。 (2)学习4-5自然段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 ②思考: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 ③读好感叹句,读出强烈的语气;读好反问句,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 加上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1-2组同桌课堂展示。 (3)学习6-7自然段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①同桌分角色朗读,思考: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青蛙笑了——“天天、一抬头”非常自信,自以为是,可青蛙是“坐在井里”。 小鸟也笑了——青蛙的自以为是让小鸟很无奈,觉得青蛙很可笑。 (4)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完成朗读评价。 | 对话朗读评价。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通顺流畅。★能读出感叹句和问句的语气。★
| ||
四、理解寓意 | 1.读完对话,讨论交流“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同桌交流+班级内分享) 青蛙坐在井里,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知晓“坐井观天”的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联系实际(图片):看窗口,只看到窗口大小的天;站在校门口,只看到几栋教学楼,站在高处,却能看到整个学校的全貌。 总结: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多读书,才能站到更高处,懂得更多的道理,看到更美的风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故事欢乐谷》中的专题阅读一“小故事 大道理”中,就有几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下时间去读一读吧! | 参与讨论,表达评价。 能说出小鸟和青蛙说法不一样的原因。★
| ||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