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 《麻雀》 |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课时 | |||
来源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 | |||||
目标确立依据 | 课标分析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好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作能力,而“把事情写清楚”则是写事最基本的要求。将单元目标定位在“把一件事写清楚”上,着眼的是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 《麻雀》一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课文通过“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和“我”四者的交锋,串联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热情地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学生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 | ||||||
学习 目标 |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所想把一件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 |||||
评价 任务 | 任务一: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要求:1、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 2、读得流利且有感情。 评价标准: 1、 我能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 2、 我能读得流利且有感情。⭐⭐ 任务二: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求:1、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麻雀》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出来。 评价标准: 1、我能说出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能够梳理出《麻雀》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任务三: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所想把一件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要求: 1、自主学习,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说清楚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 2、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 评价标准: 1、我能清楚的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说清楚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 | |||||
教具 学具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
激趣设疑
| 麻雀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普通的鸟。可就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于是,便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 自由朗读课文 | 是否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读得流利且有感情
| |||
初读课文 | 1、文章写了哪几个形象?(小麻雀、老麻雀、猎狗、猎人) | |||||
重点品读 领悟表达 | 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勾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 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颗树上飞了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作者所见。 (4)小结:在这几个段落中,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不惜生命、放手一搏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提示我们,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写得最细致,给人印象才最深刻,文章的故事才算是“写清楚”。而且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看到的写下来——抓住动作和姿态突出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猎狗的攻击与退缩;把听到的写下来——通过嘶哑的声音传递出老麻雀的愤怒与呐喊;把想到的写下来——揣摩猎狗和老麻雀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写一件事,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就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分析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级内小组展示。 4、师生点评,明确答案。 | ||||
课堂总结
|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回顾整理。 |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疑惑。 | 1、能说清楚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 |||
迁移练笔
| 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②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 1、学生试写,小组交流。
| ||||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