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一个班级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困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工作不但需要爱心与耐心而且也需要创新。
【案例】
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班里有一名叫小博的学生,父亲意外身亡,母亲为了生活常常忙于赚钱养家糊口疏忽了对他的教育管理,所以他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做小动作;课后的作业敷衍了事;有时甚至不交考试试卷。老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老师让他反省错误他不以为然还在窃笑。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学生。老师们都认为,他没有学习基础和上进心,很难管教,看来这辈子没啥出息了。我听了老师们这样的评论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孩子真的没挽救的余地了吗?现在年龄还小,如果这样下去不仅学习跟不上而且做人也会有问题。我默默地下定决心只要这孩子有一点希望,我就不能放弃他!于是我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先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遵守班级的各项制度,及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做一个大家喜欢的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嘴上答应了实际上却一如既往、毫无长进。他真的无法挽救了吗?我心里有些茫然,不止一次的问自己,直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当我走到教室上课时看见小博同学趴在课桌上正在哭泣,非常伤心。我从来没看见他掉过眼泪,心里想什么事让他如此伤心。我摸摸他的头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哭得更厉害了什么也不说,而且情绪很激动。为了稳住他的情绪我先去给学生上课,但我一直留意着小博同学。我简直不敢相信整整一节课他也未曾抬起头来,一直在那里哭泣。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详细地了解情况。原来他与同学玩闹时把棉裤弄破了(露出了棉花),这就是他哭了整堂课的原因。我仔细一看这件棉裤非常破旧而且下边一圈是后来接上去的,像这样的棉裤我好多年都没见有人穿了,更何况是小孩!这样一件破旧的棉裤放在街上根本没有人愿意去捡,他为何如此在乎如此伤心难过呢?了解我才知道这是他父亲生前让他洗得唯一一件衣服,由于太想念父亲再加上上学期间无法回家,所以他将父亲的这件棉裤放在了自己的身边。在别人的眼里这件棉裤分文不值,可在小博同学眼里这是他寄托对父亲的思念。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我让那名弄坏他棉裤的学生向他赔礼道歉,然后我开导他我答应帮助他将棉裤修整好。通过细致地了解我明白了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父亲的突然离开给他打击很大,导致他情绪低落。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小博同学融入班级大家庭中,一定要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帮他从逆境中快速走出来。经过仔细的研究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引导集体关注他我在班里找了几名乐于助人且责任心强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了小博同学的情况(告诉他们要保密)鼓励他们与其交往,让他们用友爱的眼光去看待他。我还组织了他家附近的几名学生跟他一起玩,一起写作业,让他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在班会课上号召学生开展‘爱的奉献——向小博同学献爱心”活动。我先带头买来一套文化用品,有的同学给小博同学制作了贺卡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还有的同学主动和他结成学习小组,帮他补习功课等等。
其次,为了改善他的学习状况我坚持每天放学后给他补课,我还利用各种机会与他的母亲沟通,力争改善他内心低落的情绪。我做的这些让他非常感动,他开始慢慢的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一个雨天,我在给他补习完功课回家的路上不慎摔了一跤,扭伤了左脚。他知道这事后流着泪对我说:“老师我对不住你,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此后他变了不再一言不发,开始帮助同学们做事:洒水、扫地;他开始勤奋学习,教室中、校园里经常看到他刻苦努力学习的身影,他渐渐地融入了班集体。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有所提高。
【案例解析】
1.勤于寻找教育的良机
单亲家庭学生是班级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作为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勤于寻找教育的良机,找到转变的突破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小博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失去家庭的关爱导致情绪低落,学习差、自律差使他经常被老师批评,从而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最后发展成我行我素、自暴自弃。基于此我不能采用批评教育的模式,要以爱心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以‘棉裤事件”为良机从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用良好的班风熏陶他,用高尚的师德指引他,最终使他感动重新融入集体的怀抱。
2.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优点,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更要洞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予以肯定,予以表扬使他们产生幸福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为了能体现出我对小博同学的重视,我特意安排他当劳动委员,为他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一方面他帮助我管理班级,另一方面他从中走出了低落的阴霾。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努力,他从一个情绪低落的”“问题”学生转变成一名勤奋守纪的学生。他走出了心理阴影,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年。
小博同学的成功转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关心一个学生,挽救一个“问题”少年我们不能从表面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走进他的内心,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去挽救他。拿出一片真心,打开一个个问题学生的心扉,换得他们人生的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