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被自己批评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是师爱的前提。
要关心学生,时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在学习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身心健康、品德修养方面都给学生以关爱。
要对学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时刻想到他们还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孩子,自己在孩童时代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正是因为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教育、指导,如果所有的人都完美了,我们还给谁当老师呢?当然,宽容不是溺爱,无原则的容忍,只会让学生犯更大的错。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
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和尊重儿童。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真的了解学生。尽管他们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他关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接受不了,让学生感到很难受。
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的清泉流入每个学生的心间。对于那些聪明伶俐的、活泼可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得到师爱是很自然的。有了师爱,他们犹如沐浴在阳光雨露下的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那些学困生,他们其实更渴望师爱,这时的师爱,犹如雪中送炭、倦时浓茶、久旱的禾苗逢甘霖,给学困生师爱,价值不亚于给优秀生。正如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师爱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实施一视同仁的爱。同一错误对班级骨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成绩落后的学生严格要求,这只能使那些所谓的“差生”自暴自弃,心生怨恨、产生逆反心理,使师生之间引起冲突,这样的师生关系又如何能够让课堂气氛融洽呢?所以教师不能人为的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尊重每个学生,公正的对待他们,应该像太阳一样把每棵幼苗照耀,像春风一样把他们爱抚,像雨露一样惠泽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公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和谐,师生全方位有效互动才具有可行性。
师爱应多些艺术。无私奉献的师爱,往往为人们所歌颂。然而,倘若没了尺度的约束与艺术的方式,爱有时就会成为一种伤害。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或者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但切不可严而无爱,使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假如一个教师讨厌学生,对学生讽刺、挖苦、训斥,甚至谩骂,那他不但教育不好学生,而且还有损于教师形象。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爱心,可以说教师就是一种爱的职业。
爱自己的学生吧,用我们的爱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家长的放心。学生需要教师的爱心,家长需要教师的爱心,人民需要教师的爱心。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